中華武術(shù),博大精深。一直很是仰慕武學大師們的驚人武藝,每每聽到大家講到這些武學大家的苦練過程,都倍感敬佩!這里轉(zhuǎn)載一篇,以睹高士的風骨?。?!
摘自吳圖南《太極拳之研究》:
? 自 敘
......(李大夫)檢查出我患有:先天性肝炎、先天性肺結(jié)核、先天性癲癇。他說:很難治好,因為是先天胎裏帶的,我得慢慢調(diào)理他。經(jīng)過相當時間的調(diào)理,我的病漸漸好轉(zhuǎn)。后來李大夫向家長建議說:最好叫這孩子練練功。
那時清朝,北京地方上有各種功房。此如學寫字、繪畫的叫書畫房。練弓刀石的叫弓刀石房。練拳的叫拳房。於是我在九歲那年由家長帶我到練拳的功房去。教拳的老先生是全佑先生。由他的兒子愛紳、號鑒泉教我。
我一方面由李大夫給治病,一方面練拳。練什么呢,就練太極拳。我跟鑒泉先生學了八年,后來由鑒泉先生介紹又跟楊少侯先生學了四年,前后共學了十二年。
? 練功苦難挨,曾經(jīng)想自殺
(圖為吳圖南老師)
那時候練拳練的很苦。傳統(tǒng)的太極拳有一種形式的練法叫定式:
比如攬雀尾分六個動作,按每個動作去練定式。定著不動要定多少時間呢,定六個呼吸,然后再換勢。攬雀尾要用三十六個呼吸,差不多兩分鐘才能定完。正常人每分鐘十八個呼吸,以此類推,全套拳有二百六十八個動作,你看要定多長時間?
所以那時定的我筋疲力盡,汗流浹背。到冬天天氣嚴寒,練完拳穿的鞋像淌過水一樣,一脫掉可以倒出汗水??墒沁@么一定,把肝炎、肺結(jié)核、癲癇全定沒啦,身體逐漸強壯起來。也不會一著急就死過去了。我的兩條腿因為抽風,左腿比右腿短二寸,后來練拳要練碘筋,結(jié)果也碘好了。
提起碘筋,好厲害!找一棵樹,叫我背靠著樹,我的兩只手向后反抱著樹,身體扳直,老師在前邊用腳把我的底腿勾住,樹上釘一滑車,有一皮兜兜住我一條腿的腳后跟,往上拉,把腳趾拉到腦門,再把拉繩拴住,定住不動。這樣還好些,住后碘筋要把腳心拉貼在后腦勺上,這個罪真夠受的。那時我做夢都害怕它。
如此類推,什么撼腰、踢腿、鐵板橋……等等,先折騰出來弄好了,才開始練拳。過去練拳不是像現(xiàn)在這樣,一開始就去摸魚。要把上面說的功夫練出來,其實人人練都能成,就看你練不練,如真練就能成功。
那時像我這么個病孩子,一折騰實在是受不了。我曾經(jīng)想跳井自殺。有時老師看見我怕苦,責備我說:又想病好又怕吃苦,沒出息。后來我想:一個人為什么叫人說沒出息呢?我是蒙族人,我的祖先在元朝時曾經(jīng)打到日耳曼。我怎么變成沒出息的?—定要有出息的!
? 學各樣推手,練三步功夫

(吳鑒泉老師)
就這樣我把定式練拳練完了,再練打手:
▼▼▼
打手就是推手,那時叫打手,后來傳到上海以后才改叫推手。練打手先練單手推,兩人誰也別不住誰之后再練雙手推。由平推、立推、斜推,好像個女字形,把這些路子推純熟以后,兩個人身體逐漸向下矮,邊往下矮邊推,一直到身體擦著地而去推。 如用手一捋對方,自己的身體向后擦著地撤回去,等向前出去時,身體父擦著地出去,如同蛇一般左右回旋。
各位聽起來容易,可練起來就難了。記得有一次老師跟我說:你拿個筐去磚瓦鋪買二斤疙瘩炭去。我以為老師有用處。就到磚瓦鋪多買了—斤,交給老師。老師說:我在跟你說笑話,叫你把炭燒紅了,好烤一烤你的筋。
經(jīng)過苦練,不動步的推手才算練成了,再練動步的推手。
不動步的推手是正的,叫“棚、捋、擠、按“四個正方;動步的推手是斜的,叫“采、例、肘、靠”四個斜角。當然不是絕對的,正與斜是互相牽涉的。老師教你時,他站在中央,身子一轉(zhuǎn)用手—采,你在外圈要隨著緊跑,跑了多少步,剛追到頭,他一轉(zhuǎn)身又去了,你又緊跑再去追,所以練得滿頭大汗。
后來我研究易經(jīng)才知道,這就是得其圜中不支離,意思足圍繞著一個圓心去跑外圈時,不支也不要離。聽著也很容易,但這勁頭很難掌握好的。
總之這僅是素材,也就是才練了個大概,然后才開始練功。
練功自先要練松功,這松功可難了,要由腳趾、腳腕、膝蓋、腰、兩肩、上臂、小臂,手腕、手指、脖頸的七個頸椎除了頭顱之外全要松開。這么一練差不多把人給拆散了。
(吳鑒泉老師)
然后,再練太極拳的三步功夫:
第一步功夫叫著功,太極拳畢竟是個拳種,這么—來干什么使,那么一去干什么用,如攬雀尾是干什么的,單鞭為什么要那樣一轉(zhuǎn),一著一式,二百六十多個動作都弄熟了,都會使了,但還不算成,因為你只知道死譜,不知道變化,故此還需要進一步研究變化。
第二步功夫叫勁功,為什么叫勁功不叫力功呢,因為它不尚拙力,都是柔柔軔韌的,但這裏邊東西很多,等把勁功練完了,往下練更難了。
第三步功夫叫氣功,我說的氣功不是外邊練的氣功,我說的是太極拳裏邊的氣功,它的練法可分兩部份: 一部份是運氣,運氣是把氣運到周身,想叫它到哪裏它就到哪裹。周身內(nèi)外由五臟六腑到四肢百骸,無一處不能運氣,身體也無一處不能打人的。你如不信可以試試,我用手指指你的手心,你會感覺有氣的。你也可以隨便往哪裹按我,我能裏就能打你。另—部分是使氣,既然能做到運氣了如何能使氣出於你的身體之外,而又能達到對方的身體上去,然后要使你的氣跟對方的氣溝通,兩個人變成一個,這個時候就可以運用自如了。你想叫他跪下他就跪下,你想叫他躺下他就躺下,他這個人就受你控制了。這個功夫很不好練,我前后練了十二年,十二年的時間很長了。我再愚魯也不至於糊涂,為什么跟它干上沒完呢?其中必然有它的興趣和滋味。就如同吃橄欖一樣,初食很澀,愈吃愈清香可口。這時候我練出甜頭來了。身體也強壯起來了。
? 楊少侯教拳,連摔兼帶打
(吳鑒泉老師)
我是吳鑒泉先生的第一個徒弟,后來他又介紹我跟楊少侯先生學拳,這位老師很厲害,連摔帶打,跟他學拳,他—伸手我就來一個后仰,又一下把我撞到墻上去。
我們家那時候住的房很大,練功的大廳當中有六扇風門,晚上關(guān)門要上木拴,門的兩邊各有一個鐵套環(huán)釘在柱子上,上拴時把木拴橫插進去。我印象最深的—次是,老師一撒手,我的腰正撞到門柱的鐵套環(huán)上,疼痛難忍。老師說:怎么啦,沒志氣。我連忙說:有志氣,有志氣??墒窃賮淼臅r候,我要躲著點那柱子上的鐵套環(huán)了。那時我家裹的桌子椅子是紅木的,椅子背打掉了變成個凳子,凳子面板砸沒了,變成個火爐架子。后來每逢老師來家里教拳,我祖父叫人先將家具擺設(shè)挪開,預備著摔打。練功時老師怕我偷懶,由廚房抬來四張油桌,油案桌腿較高,是廚師專為站在那里切菜用的。把這四張油桌拼起來,叫我鉆到桌子底下去練,如同練太極拳著功里有個矮式叫七寸靠,就是用自己的肩膀去靠對方小腿上的七寸之處。差不多的老人都知道那時候我受的許多罪。

(楊少侯老師)
總之,我認為要把太極拳練好,除了要有真?zhèn)髦?,你必須要有萬夫不擋的勇氣,要有百折不撓的毅力,否則必然是功敗垂成。
我和楊少侯先生學完四年,他說:你差不離了,我要走了。那時候的老師有良好的風格,雖然他依靠教徒弟吃飯,但當他教完之后,就告訴你教完了,他就走了,你再請他也不來了。只是到過年過節(jié)時大家再聚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