拳譜云:“纏絲勁發(fā)源于腎,處處皆有,無時不然,一衍溢于四體之內(nèi),浸潤于百骸之中,達四梢,通九竅,增長內(nèi)勁無窮,使內(nèi)勁收斂入骨,伸筋壯骨,氣血流通,消化飲食,卻病延年,皆纏絲勁之效力也”。 綜觀上述:可以看出纏絲勁在陳氏太極拳練習過程與實踐中的重...
太極拳其根在腳,發(fā)于腿,主宰于腰,形于手指。由腳而腿而腰,總要完整一氣,向前退后,乃能得機得勢,有不得機得勢處,身必散亂,其病必由腰腿求之。 凡此皆是意,不在外面,意欲向上,即寓下意,有前即有后,有左即有右,此太極拳通論,人所共知也。然何能至此,迄未...
陳鑫拳論云:“不能打人只是功夫不到,若是功夫純熟,由其大無外之圈,造到其小無內(nèi)之境,不遇敵則已,如遇勁敵,則內(nèi)勁猝發(fā),如迅雷烈風之摧枯拉朽,孰能當之”。 陳鑫又論: 人言此藝別有訣, 往往不肯對人表, 吾謂此藝無甚奇, 自幼難以打到老。 打到老年自...
不論養(yǎng)生還是技擊,練習太極拳都要冒汗。但隨著層次不同,出汗的效果不一樣,出汗的部位、多少、味道都不一樣。 第一層次:鍛煉氣力的階段,汗出在身體的大部位,主要是頸部、胸部、胳膊、腿,還有一些病灶部位,比如說頸椎不適,則頸部汗多,手...
“松活彈抖”是陳式太極拳近代拳家提出的一個專用術語,有時被人片面用來形容太極拳的發(fā)勁功夫。其實細究起來,松、活與彈、抖是既對立統(tǒng)一,又有著不同層次與涵義的兩個概念。 陳照奎老師曾經(jīng)強調:“松、活、彈、抖是陳式太極拳的綜合功力,松、活是柔化之本,彈抖即發(fā)勁之根。四者必須細心揣摩,否...
掤在兩臂,捋在掌中, 擠在手背,按在腰攻。 采在十指,挒在兩肱, 肘在曲使,靠在肩胸。 進在云手,退在轉肱, 顧在三前,盼在七星(分鬃)。 定在有隙,中在得橫, 滯在雙重,通在單輕。 虛在當守,實在必沖。
寓太極理論于拳術之中,故名為太極拳。欲練好太極拳,于理則須明無極的指導太極的含義;于拳則又需在理的指導下運動手足,經(jīng)過長時間的鍛煉,方能成功。 首先,要練好太極拳必須明白太極拳是怎樣一種拳術?它具有什么樣的內(nèi)涵和性質?我認為,概括為一句話:太極拳是一種性命雙修的內(nèi)功拳術。性命雙求也可稱為...
許多拳友曾經(jīng)對我講過,自己在開始習練太極拳時,有時會隱隱約約地感覺到膝蓋痛,并隨著練拳次數(shù)的增加,這種痛覺會不斷加重。那么造成膝蓋痛的原因是什么呢?如何預防呢?在此以陳式太極拳為例,我來談談自己的看法,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。 首先造成膝蓋痛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: 原因一:各種運動都離不開肌肉、...